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嗨!
您正在找 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這本書嗎?
這本 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在博客來就可以買的到!
而且在博客來訂購 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還享有優惠價唷!
還有博客來會不定期的舉辦一些如購物金贈送或是使用折價券折抵的活動,
購買 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自己可以選擇是否要使用7-11取書(貨)服務,亦或是選擇使用宅配到府服務,真的很方便!
底下是 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的內容簡介
低頭族的救命寶典
奪回人生主導權的作戰指南
◆ Amazon選書.社群媒體暢銷榜TOP1
◆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連線》專題報導
你知道自己每天花多少時間在行動裝置上嗎?
假如你有以下症狀,強烈建議你翻開此書:
我總是關注朋友的動態,擔心自己與世界脫節
我每次貼文,都會一直在意有幾個人按讚
我隨身攜帶手機,以免漏接任何訊息
我睡前最後一個動作,通常是滑手機或平板電腦
在使用社群媒體、新聞、購物、娛樂等應用程式時,你是不是經常告訴自己「再看一下」就好?然而,臉書和Instagram的貼文永無止境,YouTube的影片一集接著一集,網路遊戲也沒有全破的一天,你何時才會興起停止的念頭?你對這些行動裝置與應用程式欲罷不能、難以抗拒,但問題不是你缺乏意志力,而是螢幕背後有成千上萬人試圖要瓦解你的自制力!
亞當.奧特是認知行為領域的專家,擅長剖析並解釋人類行為。本書從人們沉迷科技的現象說起,探討行為成癮的興起、分析行為成癮的六大要素,為現代人最應該正視的問題提供解方,除了要告訴你上癮背後的成因,更要教你如何不上癮!
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你需要的處方箋在這裡:
1? 意識到自己上癮了
2? 給自己一個停止的警鈴
3? 建立難以上癮的生活環境
4? 跟你的手機保持距離
重點是,你不是告訴自己「我不能用」,而是「我不要用」。透過預防、改變習慣、建立行為架構、遊戲化等方法,消除或控制你的成癮行為,不再被科技產品殺光時間,重新奪回你人生的主導權!
強力推薦
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馮勃翰|台大經濟系副教授
謝伯讓|認知神經科學/腦科學家
鄭國威|「泛科學」總編輯
各界好評
「如果你總是在查看電郵、點擊滑鼠、上網瀏覽和按讚,請放下手裡的科技裝置,讀一讀這本重要且具開創性的好書。本書探討了我們為何會對科技上癮,如何來到今日的處境,以及我們接下來該怎麼做。」——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創辦人
「本書達到了最高境界:重要、有洞見,而且讀起來充滿樂趣。奧特要告訴我們這些被科技占據太多時間的現代人,如何經由創新的解決方案,擺脫社群網絡、智慧型手機、電玩遊戲、運動手錶與其他科技裝置的束縛。假如你曾想過,為何有些體驗如此容易讓人上癮,也想知道如何重新拿回個人時間、財務狀況與人際關係的掌控權,那你就非讀此書不可。」——杜希格(Charles Duhigg),《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作者
「在這本充滿見解、論點犀利的著作裡,奧特為我們生活中潛藏的危機提出了證據。從追蹤社群媒體的按讚數,到計算每天的步伐,我們的行為愈來愈少受我們的意志指引,卻愈來愈常受科技產品擺布。本書讀來有趣,而且會帶給你許多啟發與警訊。」——品克(Daniel H. Pink),《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To Sell is Human)作者
「彷彿要證明自己的觀點一般,奧特寫了一本讓人讀了就上癮的書,而探討的主題就是行為成癮的興起。本書以迷人的方式探討這個時代最令人不解的現象,這樣的探討是我們非常需要的。」——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異數》(Outliers)作者
「我們活在一個看似無害的成癮時代。在這個科技無所不在的時代,奧特透過最新的行為科學研究,以明快且引人入勝的說故事方式,引領我們看見一個透過新形式現身的古老問題。本書可能從此改變你對智慧型手機的看法。」——范德比爾特(Tom Vanderbilt),《馬路學》(Traffic)作者
「如果你對電子產品難以抗拒,真的可以從閱讀本書出發,贏回自己的時間。在這個『欲罷不能』的刷屏時代,閱讀這本《欲罷不能》是我們治療自己的第一步。」——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本書給我的最大幫助,就是讓我知道自己上癮了。才讀完前言,我就立刻開始調整生活方式,減少對手機和社群媒體的依賴。作者一方面介紹『行為成癮』的相關科學,一方面教我們如何擺脫成癮的控制,甚至善用成癮的原理讓自己建立起良好習慣。」——馮勃翰,台大經濟系副教授
「身為這個時代數億重度網路成癮者的一員,你需要像這樣一本書來找回病識感,這是我們察覺臉書、電玩遊戲、手機、電郵等『電子海洛因』把我們變成什麼樣子的開始。當然,如果你連看完這本書都沒辦法,那就……」——鄭國威,「泛科學」總編輯
作者: 亞當.奧特
新功能介紹- 譯者: 廖建容
- 出版社:天下文化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7/09/29
- 語言:繁體中文
商品網址: 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商品網址: 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舉世矚目的「川金會」,一度被美國總統川普喊停,理由是北韓領導人金正恩2度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後,態度一度前恭後倨。中國在場邊扮演著何種角色,令人玩味。
川普在川金會喊停時意有所指地說,金正恩第2次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習金大連會)後「事情就變了」,而習近平「或許是世界級的撲克玩家」。
川普的話,似乎道出了中國對川金會,乃至於對朝鮮半島問題意圖扮演的角色。在全球眼中,一向以北韓核問題調停人自居的中國,一下子被視為川金會的搗蛋鬼。
但至少,中國是不甘寂寞的角色。
基於長久以來的國家利益及地緣政治考量,中國對朝鮮半島始終不曾鬆手,進而試圖影響北韓藉川金會漁利,關鍵都在於中國對朝鮮半島根深蒂固的「自家庭院」情結。
中共建政以來,中國一直以朝鮮半島的重要利益方自居,把歷史上紛爭不斷的半島視為自家庭院。為此,1950年韓戰爆發,眼見美軍直逼鴨綠江畔,中國毅然出兵,朝鮮半島政權版圖,就此定格至今。
時隔60多年,2017年朝鮮半島再度陷入緊張,不斷傳出美軍可能揮軍北韓之際,中國立即高喊「不容朝鮮半島生戰生亂」的口號,形同警告美軍「別來我家院子裡玩火」。
由此可知,中共政權始終把朝鮮半島視做禁臠。即使金正恩上台後,曾經對這位「老大哥」不理不睬,甚至惡言相向,中國也絕不讓美國碰它一下。
那麼,中國高度關注川金會,甚至試圖對金正恩下指導棋以凸顯自己的存在,就不令人意外了。
從3月間川金會成型至今,中國官方及學界的主流意見,莫過於美國、南北韓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想把中國甩到一邊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中國始終自認,自己是朝鮮半島問題的關鍵一方。
但也因為如此,當南北韓之間自今年2月平昌冬奧起迅速融冰,到川普決定舉行川金會,再到金正恩赴北京會見習近平前,中國對北韓接連與南韓、美國拉近關係的焦慮,溢於言表,理由不外乎「深怕被甩」。
中國更擔心的是,「川金會」註定自己只能在場邊當觀眾。一旦川普與金正恩達成驚人交易,例如北韓同意大舉廢核,或是正式結束南北韓戰爭狀態,甚至日後轉而親美,中國便將失去在朝鮮半島的關鍵角色。
也就是說,當自家庭院一旦成為「對手的灘頭堡」,就會是中國的最大夢魘。因此,中國自然不願意坐等這一結局。
於是,當美國將先前要求北韓「全面」棄核改為「永久」棄核,中國表達的立場是美國應照顧朝鮮(北韓)方面的正當安全關切。也就是說,中國在乎的表面上是北韓的安全,實際上卻是自己的安全。至於金正恩是不是真正棄核,並不是中國最關心的。
美國長島大學教授夏亞峰先前接受紐約時報(NYT)採訪的談話,看來道出了北京對川金會的真正態度。
他說,這場會面對中國來說的較佳結果是「保持現狀」,川金二人拍張美照,金正恩作出棄核的模糊承諾,然後是冗長的談判,好讓中國的發言能有影響力。
話說「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中國對朝鮮半島的「自家庭院」情結,讓自己即使只能當川金會的觀眾,也會不甘寂寞,不會觀棋不語。
博客來 博客來網路書店
F77566A988F7B6D5